0人評分過此書

我在底層的生活: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

出版社
出版日期
2023
閱讀格式
EPUB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869800686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立臺南高商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開啟「臥底報導」先聲、探討「窮忙族」代表作

猜猜看,餐廳女服務生、旅館房務員、鐘點清潔工、看護之家助手,和沃爾瑪的售貨員,哪一種低薪工作最磨人心志、把人逼近發狂崩潰的臨界點?

本身並不貧窮的人往往想像貧窮是一種過得下去的生活。

儘管很清苦,但窮人們總是想出辦法活下來了,不是嗎?他們「總是在那裡」。並不貧窮的人很難理解那其實是一種極度痛苦的狀況:午餐可能只有一包多力多滋,所以早在下班之前就已經餓得快要暈倒;所謂的「家」就是一輛可以窩著睡覺的廂型車;即使生病或受傷,還是得咬緊牙關「用工作撐過去」,因為根本沒有生病津貼或健康保險,而只要一天沒有薪水,就意味著隔天連幾塊錢的伙食費都付不出來。這些經驗根本不能被歸類為「過得下去」,而是一種經年遭到剝削、受到無情懲罰的生活方式。

我們從小就被教導「努力工作是成功之道」、「努力工作就會出人頭地」,或是「我們就是努力工作才有今天」。我們被灌輸「努力工作」是脫離貧窮的不二法門,沒有人告訴我們,就算你「努力工作」(努力到你甚至從來沒想像過的程度),還是有可能發現自己仍然深陷在貧窮和負債中,甚至越陷越深。我們可能會發現,「再怎麼努力工作都沒有用」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。

為什麼會這樣?芭芭拉‧艾倫瑞克決定親自加入他們,找出答案。「如果你想了解一個階級,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他們!」

芭芭拉頂著60歲的身軀,從佛羅里達到緬因,再到明尼蘇達;她當了女服務生、旅館房務員、鐘點清潔工、看護之家助手,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。她秉持著科學精神,梳理出低薪工作生存下去的方式:任何工作都需要技巧,不論它有多基本;最底層的工作,也要求精神和體力上的龐大付出;以及,如果想要有個安穩的小窩,你至少需要兩份工作。

這本書並不是關於什麼出生入死的「臥底」冒險經驗。她做的事幾乎任何人都做得來:找到工作,把這些工作做好,努力量入為出使收支平衡。事實上,這正是幾百萬名美國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。她以一貫的幽默與辛辣描寫這段交雜著汗水、淚水、清潔劑與番茄醬的低薪生活。她把苦日子寫得深刻,也興味盎然。
有人會說只要懂得設身處地,這些狀況並不難想像。當然。只是,每個人對忙碌的定義不一樣;對貧窮也是。如果少了這些作品,或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的想像,距離現實多遠。金融風暴後,窮忙族成為普遍現象,本書也成為探討「窮忙族」的代表作品。

各界推薦
貧困者和決策者,那些擁有話語權的人們,居住在同一個國家,卻是兩個世界,後者擁有光環,提出的意見有人重視,而前者無人聞問,連真實的困境都被忽略,「反正一直都有窮人嘛」。芭芭拉的「降世」正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,原來有這樣一個「在職貧窮」的事業和階級存在。──林立青
這些經驗的描述令人難以忘懷,她的文筆生動、機智,很少讀者能不被美國經濟底層那種令人羞愧的現實狀況觸動。本書必定將在底層報導的經典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。──《新富餘》作者,茱麗葉‧修爾(Juliet Schor)
美國對於經濟繁榮的負面視而不見。艾倫瑞克巧妙地層層剝除我們的自我否認,試圖消除富人和窮人、被服侍者和服侍者的區分。這本勇敢而坦誠的書是一項挑戰,挑戰我們是否能創造出一個不如此嚴重分化的社會。──《震撼主義》作者,娜歐蜜‧克萊恩(Naomi Klein)
  • 封面
  • 目次
  • 【推薦】 你會以為,她寫的是現在的台灣/林立青
  • 序 章 準備開工Introduction: Getting Ready
  • 第一章 在佛羅里達州當服務生Serving in Florida
  • 第二章 在緬因州擦擦抹抹Scrubbing in Maine
  • 第三章 在明尼蘇達州賣東西Selling in Minnesota
  • 成果評估Evaluation
  • 十週年版後記Afterword
  • 致謝詞Acknowledgments
  • 版權頁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